联系方式

地址:辽宁抚顺经济开发区滨河路(东段)1号
邮编:113122
电话:024-56618369
  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学院概况



一、改革顶层设计,整体优化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

在总结我院以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的基础上,依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,对我院各专业的培养计划进行了系统优化及顶层设计,提出整体框架方案,既要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统一性,又要实现人才培养的多样性。一是基础知识、应用能力、各种素质协调发展及共同提高的原则;二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;三是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;四是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;五是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主体给予其个性化教育原则。进一步明确教学体系,横向按理论教学体系、课内实践教学体系和课外实践教学体系三个部分设置,纵向按公共基础、学科大类基础(含专业基础)和专业课三个平台设置。构建了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框架,改革后的培养方案包括理论教学体系、课内实践教学体系、课外实践教学体系。

二、注重个性化培养,构建多样化特色化的人才培养模式

1、实施“3+1”培养模式。所谓“3+1”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生在校的四年学习生活中,第一年在基础教育学院主要进行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基础课的学习,掌握理论基础知识和技术基础知识;第二、第三年将学生按专业分配到各个学院学习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,并掌握扎实的实践技能,为学生后续发展奠定基础。最后一年,根据专业方向培养,学生在相关的企业进行生产实习并完成毕业设计和答辩。

2、实行深度校企合作培养模式。组建有企业人士参与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,聘请企业领导或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教学改革,指导教学设计,以增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针对性。积极与企业联系,建立长期稳定的实训基地,加强与企业产、学、研、用合作的紧密程度。使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过程,学校按企业标准与行业标准培养人才,从而培养出具备过硬操作能力、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,实现学校、学生、企业三赢的局面。目前学院已与天隆种业、康师傅集团、辉山乳业、丹东农科院等达成框架培养协议。

3、实行素质拓展培养模式。实行素质拓展学分和科技创新学分。制定《大学生素质拓展学分实施办法》、《大学生科技活动管理办法》,把学生素质拓展学分、科技创新学分列入人才培养计划。

三、优化人才培养过程,保证人才培养质量

1、推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。对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进行更新、优化、整合及重组。主要从单门课程的内容更新,系列课程和课程系列的优化、重组,若干相关课程的整合三个层面上展开。(1)更新教学内容:调整各类课程的学分比例及课程结构体系,消除课程间的重复及脱节现象;增加与前沿技术密切相关课程的课时数,减少相对不重要但需了解的课程的课时数,使新教学计划宽松灵活,拓宽学生选课空间及个性发展;课程门数将有所减少;注重创新思维和技能训练,增加实验课比例。(2)重组及整合课程:立足于相关课程的融合,将原有的几门课程重新组合成一门新课,删去重复的内容,提高课程的层次与水平,相对减少授课时数。(3)组建系列化课程:对外语、数学等按三年不断线的要求,形成了不同学科与专业不同的系列化课程。全院全部课程都依据自身在人才培养计划中的位置和作用,依据教学大纲制定原则,并重新修订了教学大纲。

2、推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。坚持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,积极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。广大教师结合课题研究,进行了互动式教学、开放式教学、案例教学、模拟教学、讨论式教学、直观性教学和因材施教等多种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实践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参考资料、考研指导,对测验、作业完成较差的学生通过预约答疑的方式实施因材施教。在考试方法上,拟开展几项富有新意的改革。学院通过举办青年教师优秀课评选活动,引导青年教师研究教材及教法,讲究教学艺术。通过打造校级精品课程来进一步培育省市级、国家级精品课程。

3、加强实践教学改革,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。(1)独立运行的实践教学体系:依据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,在制定培养方案时,构建并不断完善与理论教学体系相互呼应又相对独立,课内课外结合,校内校外结合,集中与分散结合,基础、综合与设计结合,模拟与面向企业实际结合、实习与实训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。(2)重视实验教学改革与建设:一是不断加大经费投入,保证了实验教学质量。二是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,组建各系实验中心,提高资源利用率。三是独立设置实验课,建立相对独立的实验教学体系。四是改革实验教学内容、方法、手段及考核办法。五是积极开放实验室,让学生自主选择和预约实验时间和项目。六是加强实验教学的组织管理,建立一系列规范实验教学的管理制度。(3)不断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:一是校内实习基地建设水平不断提高;二是校外实习基地不断巩固和发展。学院与本地知名企业建立长期、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。各系部也根据自身专业实习的需要,相应建立一批校外实习基地,为学生提供了较好的实习、实训条件。

四、推进学习改革,促进学生自主学习

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,把加强学生学习改革作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。

1、成立大学生学习指导中心。就如何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学习观,进行学习改革和创新,养成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探索,并通过大学生学习指导中心,将教师、班主任和辅导员、相关管理部门等各方面的相关工作系统整合,形成合力以提高学习指导的力度和效度。

2、开设学习指导课。学生处联合各系部就大学生如何学习等相关问题开展专题讲座。并逐步使大学生学习指导课走向规范化,准备开设《大学生学习指导》系列选修课,帮助其树立新的大学学习观,实现从中学到大学学习的转变。

3、把握学生学习规律,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。广大教师结合自己承担的教学任务,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,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。注意因材施教,促进学生发展;采用启发式、讨论式、案例式教学,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;采用计算机网络、多媒体技术和仿真技术教学,激发学生兴趣,提高教学效果。

五、改革教学管理制度,促进学生个性发展

在教学方面,在介绍基本的思维和决策模式之外,更重要的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用整合思维方法,引导学生自觉培养整合思维的习惯。

1、实行学分制。实行学年学分制,对满足当时人才培养的需要发挥了重要作用,但是仍然没有改变以自然班为单位的单一化、统一化的教学管理模式。在时间、空间和内容上按意愿和学校的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,增强学生主体意识,实现人才培养统一质量要求与个性化发展的统一。

2、实行与学分制相配套的选课制。学分制的核心是选课制。选课制的实行,打破了传统的按自然班教学的习惯,确立了按选课结果组成教学班进行教学的新机制。学生可自主选择学习专业方向课程模块,自主选择部分选修课程。

 



Copyright©2016 沈阳工学院生命工程学院       邮编 :113122      电话:024-56618369